【说明文阅读中加点词能否删答题技巧】在语文考试中,说明文阅读是常见题型之一,其中“加点词能否删”这类题目常出现在选择题或简答题中。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作用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的严谨性。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有助于提高得分率。
一、答题思路总结
1. 判断词语的作用
首先要分析加点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比如是否表示程度、时间、范围、语气等,是否具有限制或强调的功能。
2. 分析删去后的变化
如果删除该词,句子的意思会发生什么变化?是否会导致语义模糊、逻辑不清或与事实不符?
3. 结合上下文判断
要考虑加点词在整个段落或文章中的作用,是否有特殊语境或修辞效果。
4. 得出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判断该词是否可以删除,并给出理由。
二、答题模板(通用)
步骤 | 内容 |
1 | 加点词的作用:如“可能”表示推测,“几乎”表示程度,“仅”表示范围等。 |
2 | 删去后的影响:如果删去,可能会使句子意思不准确、不严密或失去原有的语气。 |
3 | 结合语境:该词在文中起到限制、强调或修饰的作用,不能随意删除。 |
4 | 最终结论:因此,加点词不能删,否则会影响表达的准确性。 |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
“这种植物在寒冷地区只能少量生长。”
问:句中“少量”能否删去?为什么?
分析:
- “少量”表示数量少,是对“生长”的限制,说明这种植物在寒冷地区并不容易生长。
- 如果删去“少量”,句子变成“这种植物在寒冷地区只能生长”,就失去了对生长情况的限定,显得过于绝对。
- 因此,“少量”不能删,它起到了限制和准确表达的作用。
四、常见加点词类型及分析
加点词类型 | 示例 | 是否可删 | 原因 |
表程度 | 可能、非常、稍微 | 否 | 表示程度差异,删去后语义模糊 |
表范围 | 仅、几乎、全部 | 否 | 限制范围,删去后扩大原意 |
表时间 | 一直、曾经、刚刚 | 否 | 体现时间状态,删去影响准确性 |
表语气 | 大概、也许、恐怕 | 否 | 表达不确定性,删去后语气过强 |
五、注意事项
- 不要机械地认为所有加点词都不能删,要根据具体语境灵活判断。
- 注意区分“必须保留”和“可以保留”,有些词虽重要但非关键,也可能被允许删除。
- 答题时要条理清晰,先判断再分析,最后给出结论。
通过以上方法和练习,考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加点词能否删”这一类题目的答题要点,提升说明文阅读的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