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耻是什么意思】“不耻下问”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虽然原文中没有直接出现“不耻下问”,但后人根据孔子的思想总结出这一成语。其含义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其中,“耻”字是理解这个成语的关键。那么,“耻”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将从含义、用法和常见误解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含义总结
1. “耻”的本义
“耻”在古代汉语中,通常表示“羞愧、感到丢脸”。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源于对自身行为或处境的不满与自责。
2. 在“不耻下问”中的意思
在这个成语中,“耻”不是指“羞耻”,而是指“以……为耻”。也就是说,把“向不如自己之人请教”看作一种可耻的行为,而“不耻”就是“不认为这是可耻的”。
3. 整体含义
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强调的是谦虚好学的态度,而不是盲目自大或固执己见。
二、用法与常见误解
项目 | 内容 |
正确用法 | 表示一个人谦虚好学,愿意向他人请教,不因对方身份低微而拒绝学习。例如:“他虽为学者,仍不耻下问,虚心求教。” |
常见误用 | 有人误以为“不耻下问”是“不以请教为耻”,其实更准确的理解是“不以向别人请教为耻”,即“不觉得向别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
使用对象 | 多用于形容有学识、有修养的人,强调其谦逊态度。 |
三、总结
“不耻下问”中的“耻”并不是“羞耻”的意思,而是“以……为耻”的用法。整句话强调的是谦虚、好学的精神,鼓励人们在求知过程中放下身段,虚心学习。
表格总结
成语 | 不耻下问 |
出处 | 《论语》(引申) |
耻的含义 | 以……为耻 |
整体意思 | 不以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
用法 | 形容谦虚好学的态度 |
常见误区 | 误以为是“不以请教为耻”,实则强调“不觉得请教是丢脸的事”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耻下问”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态度。在当今社会,保持这种谦虚精神,有助于个人不断进步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