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干简介徐干生平】徐干(约170年-220年),字伟长,东汉末年文学家、哲学家,是“建安七子”之一。他与孔融、陈琳、王粲、刘桢、阮瑀、应玚并称“建安七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徐干以诗文著称,尤擅辞赋,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士人的精神追求。
徐干一生经历乱世,虽身处战乱之中,仍坚持文学创作与思想探索。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在哲学思想上也有独到见解,尤其在《中论》一书中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道德的看法。
徐干生平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徐干 |
字 | 伟长 |
生卒年 | 约170年-220年 |
籍贯 | 山东莒县(今山东日照) |
身份 | 文学家、哲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
代表作 | 《中论》、《答刘桢书》、《室思诗》等 |
思想主张 | 强调仁义礼智信,重视个人修养与社会和谐 |
时代背景 |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乱频繁 |
文学特点 | 语言清丽,情感真挚,思想深刻 |
历史评价 | 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之一 |
徐干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对现实的思考,如《室思诗》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答刘桢书》则体现了他对朋友的敬重与文学交流的重视。他的哲学著作《中论》强调儒家思想,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后世影响深远。
尽管徐干在历史上不如曹操、曹植等人那样显赫,但他在文学与思想上的贡献不可忽视。他的作品至今仍被研究者关注,成为了解东汉末年至三国初期文化风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