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故事简介】“手不释卷”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形容人勤奋好学、专心致志地读书,即使在忙碌或休息时也不愿意放下书本。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讲述了东吴名将吕蒙通过刻苦学习,最终成长为一位有文有武的将领的故事。
故事总结:
吕蒙是东吴的重要将领,早年以勇猛著称,但因缺乏文化修养,常被他人轻视。一次,孙权劝他多读书,吕蒙起初并不在意,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认真读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学识和见识大为提升,不仅能够与文臣讨论治国之道,还能在战场上运筹帷幄,最终成为一代名将。后人用“手不释卷”来形容他勤奋学习的精神。
故事关键信息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主角 | 吕蒙(东吴名将) |
背景 | 吕蒙早年重武轻文,缺乏文化修养 |
转折点 | 孙权劝其读书,吕蒙开始努力学习 |
结果 | 吕蒙学识大增,成为文武双全的将领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勤奋好学,无论何时都不放弃读书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追求进步 |
“手不释卷”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也展示了学习对一个人命运的深远影响。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仍应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