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如参商的意思是什么】“动如参商”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难以相聚,甚至彼此无法相见。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天文学和神话传说,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
一、成语解释
动如参商:
“参”和“商”是古代二十八宿中的两个星宿,分别属于西方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和东方青龙七宿中的“商宿”(即“心宿”)。它们在天空中处于相对的位置,永远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片天空中,因此被用来比喻两个人或事物之间的距离遥远、难以相见。
所以,“动如参商”原意是指两人像参宿和商宿一样,总是分隔两地,难得见面,后来引申为感情疏远、关系冷淡、难以沟通的状态。
二、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沉,居于旷野,不相能。帝迁阏伯于商丘,主辰,遂为商族;迁实沉于大夏,主参,遂为晋族。”
后世用“参商”来比喻兄弟或朋友之间因各种原因而分离、无法相见。
三、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动如参商”多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疏离状态,常用于以下几种语境:
- 情感关系中,两人虽曾亲密,但因种种原因渐行渐远;
- 友谊或亲情中,因距离、时间或误会而难以重聚;
- 工作或合作中,双方配合不畅,缺乏沟通。
四、总结与对比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动如参商 |
拼音 | dòng rú shēn shāng |
出处 | 《左传·昭公元年》 |
原意 | 参宿与商宿永不相见,比喻人与人之间难以相聚 |
引申义 | 关系疏远、难以沟通、情感冷淡 |
现代用法 | 描述人际关系的疏离或难以重聚 |
使用场景 | 文学、日常交流、情感表达等 |
五、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动如参商”的关系 |
形影相随 | 形影不离,关系密切 | 与“动如参商”形成反义 |
天涯海角 | 相隔极远 | 与“动如参商”有相似之处,但更强调距离 |
久别重逢 | 分别很久后再次相见 | 与“动如参商”相反,强调重逢 |
六、结语
“动如参商”不仅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也反映了古人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感悟。它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需要珍惜,即使因为各种原因暂时分开,也应保持理解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