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蒿里行原文及翻译】《蒿里行》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所作的一首乐府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现实。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是研究汉末历史与文学的重要作品。
一、
《蒿里行》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全诗通过描写征夫的悲惨命运、战争带来的破坏以及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揭示了乱世中人民的痛苦生活。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 关东的义士起兵讨伐奸贼。 |
初赴咸阳桥,盟津渡河北。 | 起初在咸阳桥出发,渡过黄河向北进发。 |
涉水而行,军士多疲劳。 | 行军途中涉水而行,士兵们疲惫不堪。 |
不知何人,共为一家。 | 不知是谁,大家共同作战。 |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冈。 | 军事文书从北方传来,我策马登上高岗。 |
丈夫立志,不惧生死。 | 壮士立下誓言,不怕牺牲生命。 |
烈火焚林,野兽惊逃。 | 烈火焚烧森林,野兽四散奔逃。 |
金鼓声震天,战马嘶鸣。 | 鼓声震天,战马嘶叫不停。 |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白骨暴露在荒野,千里之内听不到鸡鸣。 |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百姓百死一生,想到这些令人肝肠寸断。 |
三、诗歌特点分析
1. 语言朴实自然:全诗用词简洁,不加雕饰,体现了乐府诗的风格。
2. 情感真挚深刻:通过对战争场面和百姓苦难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3. 现实主义风格:诗歌真实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现实。
四、结语
《蒿里行》不仅是一首反映战乱的诗篇,更是一部记录时代变迁的历史文献。它展现了曹操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注。通过这首诗,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苦难与挣扎,感受诗人内心的悲悯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