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嶙峋的意思】“嶙峋”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山石、树木等物体的形态。它在文学作品和日常用语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描写自然景观时,具有较强的视觉表现力。
一、
“嶙峋”一词主要形容物体表面突出、不平滑的状态,多用于描绘山石、岩石、树干等自然物的外形特征。它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常出现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中,用来增强画面感和意境表达。
此外,“嶙峋”也常用来比喻人的体态瘦削、骨节突出,如“嶙峋的身材”,表示身体消瘦、骨骼明显。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崎岖 | 嶙峋 |
拼音 | qí qū | lín xún |
含义 | 形容山路不平或事物曲折复杂 | 形容山石、树木等突兀、不平滑的样子;也可形容人瘦削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道路、地形等 | 多用于自然景物或人体描写 |
文学性 | 一般 | 较强,常用于文学作品 |
近义词 | 曲折、崎岖、参差 | 突兀、凸起、嶙峋(近义) |
反义词 | 平坦、顺滑、平整 | 圆润、光滑、平坦 |
三、使用示例
- 自然描写:
“山峰嶙峋,怪石林立,令人望而生畏。”
- 人物描写:
“他因长期劳作,身材嶙峋,面容憔悴。”
四、注意事项
- “嶙峋”在现代口语中使用较少,更多见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崎岖”混淆。
- 在描写人物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合适使用“嶙峋”来形容体型。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嶙峋”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词语,更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写作中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