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逶迤意思】“五岭逶迤”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五岭时的艰难与壮丽景象。为了更清晰地理解“五岭逶迤”的含义,本文将从字面解释、历史背景和文学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
一、字面解释
“五岭”指的是中国南方的五条山脉,分别是: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和越城岭。这些山岭位于江西、湖南、广西等地,是南岭的一部分。
“逶迤”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曲折绵延、连绵不断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山川、道路等蜿蜒起伏的形态。
因此,“五岭逶迤”可以理解为:五座山岭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形成一片广阔的山地景观。
二、历史背景
五岭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也是军事战略要地。在古代,这里多为边疆地带,战乱频繁。特别是在红军长征时期(1934-1936年),红军曾多次穿越五岭,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敌人的围追堵截,展现了顽强不屈的精神。
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用“五岭逶迤腾细浪”来形容红军翻越五岭时的艰难,同时也表达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即使面对险峻的山岭,也如踏浪而行,毫不畏惧。
三、文学意义
“五岭逶迤”不仅是对自然地理的描述,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在毛泽东笔下,山岭不再是阻碍,而是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象征。这种将自然景观与革命精神相结合的写法,使诗句更具感染力和历史厚重感。
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含义 | “五岭”指中国南方五条山脉;“逶迤”形容山势曲折绵延。 |
五岭具体指 | 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 |
历史背景 | 五岭是古代交通要道,红军长征时曾多次穿越此地,体现革命艰辛与坚韧。 |
文学意义 | 表达红军战胜自然困难的勇气,展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诗句出处 | 毛泽东《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五岭逶迤”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坚韧与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