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胜个人简历】伏胜,是中国古代著名学者,西汉时期的重要人物,以其对《尚书》的传承与研究而闻名。他不仅在学术上有卓越贡献,其生平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以下是对伏胜一生的简要总结及详细信息。
一、个人简介
伏胜,字子贱,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秦末汉初。他是孔子弟子的再传弟子,以精通《尚书》著称。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他将《尚书》藏于墙壁之中,得以保存。汉文帝时期,因《尚书》残缺,伏胜被召入朝,传授《尚书》古文版本,成为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二、主要成就
- 《尚书》传承者:在秦始皇焚书时,伏胜将《尚书》藏于墙壁中,使其得以流传后世。
- 汉代经学大师:汉文帝时被尊为博士,教授《尚书》,对后世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 推动经典整理:为汉代《尚书》的整理与传播作出重大贡献,奠定了今文《尚书》的基础。
三、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 | 事件 |
约公元前260年 | 伏胜出生,齐国 |
秦始皇时期(约前221年) | 秦始皇焚书,伏胜将《尚书》藏于壁中 |
秦亡汉兴(约前206年) | 伏胜隐居,继续研究《尚书》 |
汉文帝时期(约前179年) | 被召入朝,担任博士,传授《尚书》 |
约前150年 | 伏胜去世,享年约110岁 |
四、历史评价
伏胜在汉代被视为“经学之祖”,他的努力使《尚书》得以保存并流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司马迁在《史记》中曾提到伏胜的贡献,后世学者也多将其视为儒家经典的守护者。
五、结语
伏胜的一生,是坚守文化、传承经典的典范。他在动荡的时代中,以智慧和毅力保护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尚书》。他的事迹不仅是学术史上的佳话,更是中华文化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