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畚的意思】“箕畚”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它由“箕”和“畚”两个字组成,分别指代两种工具,合起来常用来表示搬运土石的工具。在古代,尤其是在描写劳动、治水或山地作业时,“箕畚”一词被频繁使用。
一、
“箕畚”是古代用于搬运土石的工具组合,其中“箕”指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撮子,用于盛装和搬运;“畚”则是类似簸箕的工具,用于铲起和运送。两者常搭配使用,多见于古代劳动场景或文学描写中,如《愚公移山》中的“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该词不仅具有实际功能,也承载了文化意义,象征着劳动与坚持的精神。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含义说明 | 出处/用法示例 | 文化意义 |
箕 | jī | 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撮子,用于盛装和搬运物品 | 《愚公移山》:“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古代劳动工具,象征勤勉 |
畚 | běn | 类似簸箕的工具,用于铲起和运送泥土或沙石 | 常与“箕”连用,表示搬运工具组合 | 劳动工具,体现艰苦奋斗精神 |
箕畚 | jī běn | “箕”与“畚”的合称,泛指搬运土石的工具,常用于古代劳动或文学描写 | 《愚公移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象征坚持不懈与勤劳精神 |
三、结语
“箕畚”虽为日常工具,但在古文中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劳动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反映了古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毅力。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