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原文翻译】《核舟记》是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一件雕刻精美的核雕作品——“核舟”,并详细描写了舟上的人物、器物和场景,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艺术造诣。以下是对《核舟记》原文的翻译与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展示。
一、原文翻译(节选)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翻译:
明朝有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叫王叔远,他能够用一寸长的木头,雕刻出房屋、器皿、人物,甚至鸟兽、树木和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材料的天然形状来雕刻,每一件都栩栩如生,富有神韵。
原文: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翻译:
他曾送给我一个核雕船,上面刻着“大苏泛赤壁”的字样。
原文: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翻译:
这艘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度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原文: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翻译:
中间高起的部分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叶制成的篷子。
原文: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翻译:
船的两侧各开了四扇小窗,总共八扇。
原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也。
翻译:
打开窗户看去,雕刻的栏杆彼此相对。
原文: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翻译:
关上窗户后,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并且用石青点缀。
原文: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翻译: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帽、胡须很多的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
原文: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翻译:
那个人目光专注,神情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
原文:
舟尾横楫,其人视端容寂,若有所思。
翻译:
船尾有一根船桨,那个坐着的人神情专注,似乎在沉思。
原文: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翻译:
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到一寸,大概是用挑选出来的细长桃核雕刻而成的。
二、总结与表格
内容分类 | 说明 |
文章出处 | 《核舟记》——明代魏学洢 |
核心内容 | 描述一枚雕刻精美的核舟,展现工匠技艺与艺术美感 |
核舟特点 | 尺寸微小,雕刻精细,人物神态各异,场景逼真 |
雕刻主题 | “大苏泛赤壁”——取材于苏轼《赤壁赋》 |
人物描写 | 船头三人:苏东坡、佛印、鲁直;船尾一人 |
雕刻细节 | 窗户、栏杆、文字、颜色等均细致入微 |
创作目的 | 展现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赞美艺术之美 |
三、总结
《核舟记》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王叔远这位匠人的非凡技艺,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度成就。全文语言简洁生动,结构清晰,既有文学性,又有艺术价值。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了解了核雕这一传统技艺,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如需进一步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或文化背景,也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