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中,“露从今夜白”这句诗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如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亲人的思念和忧虑。其中,“露从今夜白”描绘了秋天夜晚露水凝结成霜的情景,给人一种清冷孤寂的感觉,而“月是故乡明”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这两句诗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象,更寄托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秋天的露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明月则常常成为思乡怀人的象征。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思念亲人的深切情感。
这种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手法,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十分常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文人普遍具有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他们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