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宝藏问答 >

抖擞精神历史典故

2025-07-27 00:29:03

问题描述:

抖擞精神历史典故,真的撑不住了,求给个答案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7 00:29:03

抖擞精神历史典故】“抖擞精神”是一个常用于形容人振作精神、恢复活力的成语,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古代文人墨客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与不屈精神,常用来鼓励人们在逆境中奋起。

一、成语释义

抖擞精神:指重新振作精神,摆脱萎靡状态,重新激发斗志和干劲。常用于形容人在经历挫折后重新鼓起勇气、积极面对生活或工作的态度。

二、历史典故溯源

典故名称 出处 内容简介 意义
《汉书·东方朔传》 汉代班固 东方朔在朝廷中直言敢谏,虽屡遭贬斥,但始终不改其志,曾言“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展现其高洁之志。 表现了士人面对困境时的精神不屈,体现了“抖擞精神”的内在力量。
《后汉书·范滂传》 范晔 范滂为官清廉,因反对宦官专权被诬陷,临刑前仍坚持正道,不惧生死。 展现了士大夫在绝境中依然保持气节,体现出“抖擞精神”的坚定意志。
《三国志·诸葛亮传》 陈寿 诸葛亮在蜀汉危难之际,多次北伐,虽屡战屡败,仍不放弃,最终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告终。 表现出一种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风貌,是“抖擞精神”的典型代表。

三、现代应用与意义

在现代社会,“抖擞精神”不仅是一种个人心理调整的方式,更是一种面对挑战时的积极态度。无论是职场压力、生活挫折,还是学习上的困难,适时地“抖擞精神”,有助于我们重拾信心,迎难而上。

四、总结

“抖擞精神”源于古代士人的精神追求,经过历史沉淀,已成为激励人们在困境中奋发图强的重要精神力量。它不仅是对个体意志的肯定,更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传承。

项目 内容
成语含义 重新振作精神,恢复活力
历史出处 《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
典型人物 东方朔、范滂、诸葛亮等
现代意义 鼓励人们在逆境中积极进取

通过了解“抖擞精神”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深刻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它来激励自己和他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