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其乏困的乏困是什么用法】在古汉语中,“共其乏困”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这句话中的“共其乏困”是一个典型的古代汉语表达。
一、
“共其乏困”中的“乏困”是一个并列结构的词组,意为“缺乏和困难”,常用于描述资源不足或处境艰难的状态。“共”在此处是“供给、提供”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秦国)供给郑国在旅途中的所需,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这种用法体现了古代外交中的一种策略性语言,强调互利与合作,而非单纯的侵略。因此,“共其乏困”的“乏困”不是单纯指“疲劳”,而是指物资、人力等方面的匮乏与困难。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用法 | 语法功能 | 示例 |
共 | 提供、供给 | 动词 | 谓语 | 共其乏困 |
其 | 指代郑国 | 代词 | 定语 | 共其乏困 |
乏困 | 缺乏、困难 | 并列结构 | 名词性短语 | 共其乏困 |
三、补充说明
1. “乏困”的来源
“乏”本义为“疲乏、缺乏”,“困”为“困难、困境”。二者结合,构成一个复合词,表示“缺乏资源、处于困境”。
2. “共其乏困”的语境
此句出现在春秋时期的政治对话中,是晋文公与秦穆公之间关于郑国问题的讨论。其中“共其乏困”体现出一种政治智慧——通过提供援助来换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
3. 现代理解
在现代汉语中,“乏困”较少单独使用,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但在理解古文时,仍需注意其特定含义和用法。
四、结语
“共其乏困”的“乏困”并非简单的“疲劳”,而是指资源短缺与困难处境。在古文中,“共”与“乏困”组合使用,体现了一种外交上的互利原则。理解这类词汇的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古代文献的内涵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