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一生经历】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他生于浙江诸暨,一生历经元朝末年动荡与明朝初建,其人生轨迹丰富而复杂。杨维桢以诗文著称,尤以古乐府诗见长,风格奇崛豪放,被称为“铁崖体”,在当时文坛影响深远。
一、生平简要总结
杨维桢自幼聪慧,早年受业于经学大师黄溍,后游学于江南各地,广结文人名士。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他虽曾入仕,但因不满官场腐败,最终弃官归隐。明初,朱元璋曾召其入朝,但他坚辞不就,晚年隐居松江,专心诗文创作,直至去世。
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志趣与对时局的感慨,语言风格独特,极具个性,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
二、杨维桢一生经历一览表
| 时间 | 事件 | 备注 | 
| 1296年 | 出生 | 生于浙江诸暨,祖籍江西 | 
| 1314年 | 入学 | 受业于黄溍,学习经学 | 
| 1320年 | 游学江南 | 周游吴越,结交文人 | 
| 1330年 | 任官 | 曾任富春县尹等职 | 
| 1340年 | 弃官归隐 | 因不满官场腐败,退隐乡里 | 
| 1350年 | 文坛活跃 | 创作大量诗歌,形成“铁崖体” | 
| 1360年 | 避乱迁徙 | 元末战乱频繁,辗转避难 | 
| 1368年 | 明朝建立 | 朱元璋统一全国 | 
| 1370年 | 去世 | 享年74岁,葬于松江 | 
三、人物评价
杨维桢一生经历丰富,从仕途到归隐,从文人到隐士,展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文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的变迁与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尽管他未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的“铁崖体”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强烈的个性,成为元末明初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后世文人如张岱、徐渭等均有深远影响。
结语
杨维桢的一生是文人风骨的体现,他虽身处乱世,却始终坚持自我,不为权势所动,最终在诗文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的经历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真实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