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为身死而不受的下一句是什么】“乡为身死而不受”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古代儒家经典中的一段名言,体现了孟子对人性善与义利关系的深刻思考。这句话常被引用,用来探讨人在面对利益与道德抉择时的态度。
一、原文背景总结
“乡为身死而不受”出自《孟子·告子上》中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段话是孟子关于“舍生取义”的著名论述,强调在生命与道义之间,应当选择道义。
而“乡为身死而不受”则是在进一步阐述:过去有些人为了某种利益,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不义之财或不正当的恩惠。这种行为体现了高度的道德操守。
二、下一句内容
“乡为身死而不受”的下一句是:
> “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这句的意思是:现在(人们)却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以及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不义之财。
三、原文与下一句对照表
| 原文句子 | 含义 | 下一句 | 含义 |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过去有人宁可牺牲生命也不接受不义之物 | 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现在却为了享乐和虚荣而接受不义之财 |
四、意义分析
孟子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行为,指出人们在面对利益时容易丧失原则。他主张人应坚守道德底线,即使在艰难处境中也要保持正直。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华文化中“义利之辨”的重要理论基础。
五、结语
“乡为身死而不受”的下一句揭示了人性在利益面前的动摇,同时也提醒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坚持正义与道德。这一段文字不仅是文学上的经典,更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指引。
如需进一步探讨孟子的思想或相关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