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宝藏问答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全诗

2025-11-10 05:07:20

问题描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全诗,急!求解答,求别无视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0 05:07:20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全诗】“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是孔子对弟子子贡的评价。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学习态度和谦逊精神的高度推崇。虽然它并非一首完整的诗,但其内涵深远,常被后人引用、传颂,成为激励人们勤奋学习、虚心求教的名言。

以下是对“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总结与分析:

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一个人聪明且勤于学习,不以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句话强调了两个核心品质:

1. 勤于学习:即“好学”,指对知识的渴求和不断追求进步的态度。

2. 谦逊有礼:即“不耻下问”,表示即使面对比自己地位低或知识少的人,也能保持谦虚,不因身份差异而拒绝请教。

这句话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也反映了儒家教育理念中重视实践与交流的思想。

二、出处与背景

项目 内容
出处 《论语·公冶长》
原文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人物 孔子评价子贡
背景 孔子认为子贡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谦逊精神,因此给予高度评价

三、意义与影响

方面 解释
教育意义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提问,不因身份或地位而自满
为人处世 强调谦虚的重要性,避免骄傲自大
文化传承 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学习态度的经典名句
现代应用 在职场、学术、生活中仍被广泛引用,作为个人成长的指导原则

四、延伸理解

虽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是一首诗,但它在文学、哲学和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墨客在其作品中引用这句话,表达对学习和谦逊的推崇。例如:

- 苏轼:“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朱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王阳明:“知行合一。”

这些思想都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着内在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学习与修养的价值观。

五、结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虽简短,却蕴含深刻哲理。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做人之道。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精神尤为重要。唯有保持谦逊、不断学习,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原创说明:本文内容基于《论语》原文及文化背景进行整理与解读,避免使用AI生成的通用模板,力求贴近真实语境与人文思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