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不耻下问”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不耻下问”,但后人根据孔子的教育思想,引申出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不以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解释 |
| 不耻 | 不以……为羞耻 |
| 下问 | 向地位、学识较低的人请教 |
整体含义:不把向别人请教看作是丢脸的事,形容人谦虚好学、乐于学习。
二、出处与背景
- 出处:虽未在《论语》中直接出现,但其思想来源于孔子提倡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
- 背景:古代士人重视学习,强调虚心求教,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不耻下问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三、用法与例句
| 用法 | 说明 |
| 作谓语、定语 | 常用于描述人的学习态度 |
| 一般用于褒义 | 表示对他人谦逊态度的肯定 |
例句:
1. 他虽是教授,却从不耻下问,常常向学生请教问题。
2. 古人云:“不耻下问,方能成才。”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虚心求教、不骄不躁、好学不倦 |
| 反义词 | 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目中无人 |
五、总结
“不耻下问”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态度。它强调了谦虚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面对知识时应保持开放和尊重的心态。无论身处何位,都应该以学习为重,不因身份或地位而拒绝请教他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不耻下问 |
| 拼音 | bù chǐ xià wèn |
| 释义 | 不以向地位或学识低的人请教为耻 |
| 出处 | 来源于《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
| 用法 | 谓语、定语,多用于褒义 |
| 近义词 | 虚心求教、好学不倦 |
| 反义词 | 自以为是、骄傲自满 |
| 现代意义 | 鼓励谦虚学习,提升自我 |
通过了解“不耻下问”这个成语,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学习精神,也能在现代生活中应用这一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与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