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宝藏问答 >

当仁不让于师的解释

2025-11-22 19:21:15

问题描述:

当仁不让于师的解释,急到抓头发,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2 19:21:15

当仁不让于师的解释】“当仁不让于师”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为:“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面对仁德之事时,即使是老师,也不应谦让,应当勇于承担。

一、释义总结

“当仁不让于师”强调的是在道德责任面前,不应因对方身份(如老师)而退缩或推让。这里的“仁”指的是仁德、正义、善良的行为;“不让于师”则表示不因对方是老师而有所顾忌,应当积极行动。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仁”的重视,也反映出孔子对于个人责任感和道德担当的高度重视。

二、关键点总结表

项目 内容说明
出处 《论语·卫灵公》
原文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释义 在面对仁德之事时,不应因对方是老师而退让,应主动承担。
核心含义 强调在道德责任面前,应勇担责任,不因身份差异而犹豫。
体现思想 儒家重视仁德与责任,倡导积极入世、勇于担当的精神。
现实意义 鼓励人们在面对正义、良知时,应坚定立场,不畏权威,坚持原则。

三、延伸理解

“当仁不让于师”不仅适用于师生关系,更适用于所有社会关系中的道德抉择。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是非、善恶、责任时,不应因他人地位、资历而放弃自己的判断与行动。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面对不公、腐败、错误行为时,更需要有敢于发声、敢于行动的人。

总之,“当仁不让于师”是一种崇高的道德信念,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鼓励我们在面对仁德之事时,勇敢站出来,不退让、不逃避,做一个有担当、有良知的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