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的词语意思】“言不由衷”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时没有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或内心的真实意愿。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他人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行为。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言不由衷 |
拼音 | yán bù yóu zhōng |
英文翻译 | speak without sincerity / say something without meaning it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
近义词 | 口是心非、虚情假意、阳奉阴违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直言不讳、实话实说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
出处 | 《左传·隐公三年》:“言不由衷,其何以行之?” |
二、词语含义总结
“言不由衷”强调的是说话与内心想法不一致,即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这种行为通常带有欺骗性或不真诚的成分,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或不信任。在日常生活中,若有人经常“言不由衷”,可能会被认为不够诚实或缺乏诚意。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日常交流 | 他明明不同意这个方案,却在会议上点头附和,真是言不由衷。 |
工作场合 | 领导对他的表现不满,认为他总是言不由衷,不肯说实话。 |
人际关系 | 她表面上夸奖我,其实是在讽刺我,这明显是言不由衷的表现。 |
四、注意事项
- “言不由衷”多用于贬义,表示对他人的不信任或批评。
- 在正式或书面语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恰当。
- 不宜随意用于朋友之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五、结语
“言不由衷”是一个具有明确贬义色彩的成语,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保持真诚,避免因言语不当而影响信任关系。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沟通效果。